慢性结肠炎患者因营养损失较多,因而易出现消瘦、面色萎黄、疲乏无力等症,严重时可因失水、失盐而引起电解失衡及虚脱。
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,该病起病缓慢,反复发作,短则几个月,长则多年不愈,对病人的机体消耗很大,因而称之为“肠道顽疾”。那么慢性结肠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呢?
济南肛肠医院专家认为,慢性结肠炎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两种:
1.“脾胃虚寒、气血亏虚”型:
该症型的结肠炎患者,多由饮食无节制、生活无规律,过食生冷,或暴受雨淋,开空调时间过长或温度过低等,造成寒邪入内,未及时调治,日久伤及脾胃而成。
脾胃虚寒型的患者常有不思饮食,消瘦、腹胀、肠鸣、乏力、怕冷、易感冒,大便稀溏,严重者大便中有泡沫、粘液等,西医称之为结肠炎,中医称之为脾胃虚寒型的胃肠病。对该病的治疗,只采用消炎止泻或局部治疗、属于治标的方法,只能缓解症状,不能有效治疗效果显著,停药即患,使很多患者为之苦恼,一度失去治疗信心。
2.“寒热夹杂、气血滞瘀”型的结肠炎患者:
慢性结肠炎患者多因病史较长,起初以虚寒为主,病因与饮食、情绪、环境、气候的变化、以及用药等有关。随着时间的延长,疾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,寒久化热(虚假热象),导致寒热错杂,上热下寒症。由于火越上延,虚火上扰,则出现口干、口臭,牙龈肿疼,口腔溃疡,失眠多梦,情绪不稳,烦躁易怒等系列症状。
由于病史较长,致使脾、胃、肠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的功能减退,所纳入的食物营养不能充分吸收和输布,堆积下注于大肠,与食物残渣混合而下,导致大便溏软或泄泻。对寒热夹杂症的患者,补则助火,泻则加剧大便泄泻,需辨证用药,综合调治方可逐步达到治疗效果显著。
慢性结肠炎患者因营养损失较多,因而易出现消瘦、面色萎黄、疲乏无力等症,严重时可因失水、失盐而引起电解失衡及虚脱。济南肛肠医院为此特意提醒广大慢性结肠炎患者:对于结肠炎,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,谨防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