脱肛是怎么引起的
脱肛在临床上按脱垂程度轻重分成三度:一度为直肠黏膜脱出,二度为直肠全层脱出,三度为直肠及乙状结肠脱出。那么,脱肛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。
脱肛的原因
对于脱肛,被很多患者常误认为是痔疮惹得祸,实际上,脱肛的病因也有很多。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多呈现不同的病因。
1、先天不足,发育不全,直肠缺乏周围软组织及骶骨弯度的支持。
2、病久体弱,营养不良或久泻久痢,使坐骨直肠窝的脂肪被吸收,直肠失去扶持;
3、气血衰退,年迈机体衰弱,妇女多次分娩,骨盆肌肉松弛,不易固摄,导致脱肛;
4、腹压增加,因长期腹泻,便秘、前列腺肥大、膀胱结石、慢性咳嗽等持续性增加腹压的疾病,便直肠粘膜下层组织松弛,粘膜与肌层分离,导致脱肛;
5、内痔Ⅲ期,肛直肠息肉、肛直肠肿瘤等病症,经常脱出导致肛管括约肌松弛,并将直肠粘膜向下牵引。亦有见于内痔环切术后,损及肛管皮肤,形成直肠粘膜外露脱垂。
脱肛的症状
对于脱肛,很多患者常把此与痔疮相混淆,把脱肛错当痔疮医治,以至病情加重,这脱肛到底有哪些症状呢?专家指出,脱肛在临床上可分为三度:即I度脱垂,II度脱垂,III度脱垂。其不同时期,症状不同:
I度脱垂:为直肠粘膜脱出,脱出物呈淡红色,长3-5cm,触之柔软,无弹性,不易出血,便后可自行回纳。
II度脱垂:为直肠全层脱出,脱出物长5~10cm,呈圆锥状,淡红色,表面为环形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,触之较厚,有弹性,肛门松弛,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。
III度脱垂: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,长达10cm以上,呈圆柱形,触之很厚,肛门松弛无力。很少发生嵌顿,一旦嵌顿发生,病人即感到局部剧痛。